言不长,德不私,度己自靖,而天下人自保焉。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民主仁爱并非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外王之用的制度,而首先是一种人生的、社会的核心价值,一种普遍的道德理性。既吸收融合了原本是非儒家文化特别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思想养料与精神资源(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法治等人文精神),又拒绝并且批判西方文化中反人性、反人文的思想与制度(如个人权利至上、征服主义、斗争哲学等等)。
民本的涵义就是社会以人为本,国家以民为本。1.民主仁学的体用论: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 我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儒学将以道德人文主义的形态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持其一元的存在,而这种新儒学是既包含了传统儒学的道德人文主义思想资源,又吸收了非儒家文化的思想养料的。其外王之用,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礼制,而是融合了传统仁政、礼仪与现代民主法制、科技文明的制度、事功。坚持社会以人为本,国家以民为本的理念,其逻辑归宿,必然是对人民民主权利的肯定与实践。但是竞争如果不以道德正义去规范,不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就会变成唯利是图、危害社会与民生的恶性竞争。
所谓兼融中西,就是融合了东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西方人文主义学者的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建立了兼容中西的新体新用新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儒家始终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上帝或神、佛为中心展开其价值论述的。【31】阳明如下关于心即理的说法便落脚在让人无须外求,而转向求之于心:心即理也。
【16】由此容易让人误以为心与理只是外在的摄具关系,而不可能是同一关系。见胡宏:《与曾吉甫书》,《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115页。但从一路入,做到极处皆是仁。以及:如‘克己复礼亦是仁。
至于理随事而发从而越出单纯形上领域,进入具体现实领域而仍可称为理的一面,常常被他区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言论所淹没。12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第9页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亲仁善邻 亲仁善邻典出于《左传·隐公六年》,其原文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在此之前,郑庄公曾派使与陈国讲和,陈桓公予以拒绝。用古语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传达中国方案。
与世界上的各大文明系统相比,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长久地保持着乐观、奋进的处世精神。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应该解释为:大地本于坤道,君子应效法坤道,以宽广深厚的德性承载万物、与时偕行。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古人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鼎、革,都是卦名,均为六十四卦之一。
在这种理想的图景中,人保持着对于天地宇宙的敬畏与热爱,由此使得自身的道德人格得以挺立,从而与自然共处于和谐、从容的共生状态,最终进入超越自身、融洽万物的圣贤境界。现在,任人唯贤已经写入党章。
所谓革故鼎新,应该解释为:破除陈旧的、不适宜的,建立崭新的、合宜的。德的概念出现于孔子之前,周代便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说法,认为德是最重要的政治品质。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讲信修睦 讲信修睦典出于《礼记·礼运篇》,其原文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咸有一德》一文记录了伊尹对太甲所做劝诫。选贤、用贤,是中国古代政治所推崇的一个基本原则。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中华文明胸怀天下的博大气魄以及对于公平与正义的伟大诉求。
可以说,经由《尚书》民为邦本观念发展而来的民本思想,贯通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成为历朝历代的一条铁律——必须亲民爱民,将百姓的安乐作为执政的保障。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典出于《周易·乾卦·象传》,其原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呈现了中国人所理解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之道。
就是说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因此,革故鼎新提醒我们必须把握规律,适应变化。
在《周易》中,天之于人,通过阴阳五行予以生成、造化,因此天人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如《论语》所记孔子之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上古时代,尧舜之间传贤而不传子,将公职开放于庶民大众,成为了以公代私、服务大众的伟大典范。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不会是一片平坦,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有信心、有决心,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走向胜利。因此,修睦可以视为讲信的推进与扩充。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典出于《礼记·礼运篇》,其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应该解释为:大道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为天下人所共有,权力成为天下人的公器,德行卓著、才能优越的人,便会为人民推选为国家的管理者。明成祖时期,郑和率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未曾侵略一国、劫夺寸土,与一百年后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美洲犯下的暴行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意为:坚持亲爱仁义之道,与邻国友好相处,这是保卫国家的法宝。这种博大气魄以及伟大诉求,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继承与发扬。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革,即革除旧物,鼎,即建立新章。
《礼运》为《礼记》的第九篇,全文总体上论述礼的起源及其效用,同时以大同小康为主体架构,在其历史变化的叙事中,呈现了中华文明关于理想社会的早期构想。历史上,在任何困苦的局面下,中国人都未曾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以至于祈求无法预测的彼岸世界。中华文明是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文明,随着时代发展进步,这种开创精神更加熠熠生辉。而人之奋斗、生活,必须培养宽厚、包容的品格,在以我为主、积极进取的前提下,尊重不同、维持多元,怀抱谦卑柔和的态度,以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孔子之后,天下为公的思想得到了历代儒家的继承。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此见任人唯贤是中国共产党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和执行的组织纪律。《左传》为先秦时期史官左丘明关于《春秋》所做的具体传注,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议论,作为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尚书》被视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本政治教科书,在思想上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政治格局,为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指南。所谓为政以德,应该解释为:依据道德治理国家,便会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众多的星辰井然有序地予以环绕、拱卫。
© 1996 - 2019 乐极则悲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瑞华商务大厦